1958年陈毅宴请水静,水静询问丈夫:陈老总为何要早晨请我吃饭?
欢迎各位来简史档案馆瞅瞅,有啥想法直接在评论区说说呗,你们的建议就是我往前冲的动力。
陈毅,他是个写诗的高手,也是个军队里的大元帅,还搞过外交工作……
不过,在杨尚奎和他妻子水静眼里,陈老总就像是个亲切的老大哥,也是他们尊敬的老领导,更像是家里人一样的老战友。
聊起陈老总,杨尚奎和水静俩人有讲不完的故事……
1972年1月6号那天,陈老总离开了我们。
杨尚奎和水静一听到这个消息,两人眼眶立马就湿润了。想当年,在长达三年的游击战争里,陈老总不仅是杨尚奎的上司,更是他的老战友,两人之间的感情特别深厚。
水静因为和老公的关系,有机会认识了陈老总,多次见识到陈老总的不凡魅力。水静经常说,陈老总在她心里,是超级崇拜的对象之一。
悲伤的情绪稍微平复后,杨尚奎和水静合计着,得赶紧从江西动身去北京,出席陈老总的告别仪式。虽说没能见上陈老总最后一面,但他的告别仪式,他俩是一定要去参加的。
但是,这哪是那么简单的事儿。
由于各种情况,杨尚奎和水静最终没能去北京,很遗憾地错过了陈老总的追悼会。他们只能用自己的办法来表达对陈老总的怀念和哀思。
杨尚奎和水静夫妻俩虽没出席陈老总的告别仪式,但他们对陈老总告别仪式的相关事情,那可是相当上心。
广播里头说,水静听到毛主席突然决定要去参加陈老总的追悼会,她心里头那个乐呵,赶紧就跟丈夫分享了这个事儿。有毛主席亲自到场,这对陈老总家里人来说,那真是莫大的宽慰。
后来,水静总是留心看报纸,想知道陈老总的追悼会消息。
可就在翻报纸那会儿,水静猛然瞅见,陈老总的爱人张茜,脸肿得厉害,加上心里的悲痛,整个人看上去老了许多,跟她印象里的张茜完全不是同一个人了。
水静心里头不由得泛起一阵难过,杨尚奎也跟着一个劲儿地叹气。想想陈老总和张茜跟他们夫妇在一起的日子,感觉就像昨天一样清晰……
陈毅和杨尚奎两家人,他们的交情得追溯到建国前那会儿。
杨尚奎和陈毅嘛,大家心里都有数。早在三年游击战那会儿,他俩就碰过头了。一个是领导,一个是战友,两人关系铁得很,特别亲近。
水静初次碰到陈老总,那是在1945年。
那时候,水静加入了新四军,恰巧陈老总正是新四军的代理军长。
1945年有那么一天,日本已经举手投降了。陈老总带着新四军第七师的兄弟们,正在山东临沂呢。那时候啊,水静也是第七师队伍里的一员。
这天,陈老总亲自给大伙儿做报告,他讲得既明白又透彻,嗓门也大,里头还夹杂着不少笑话,逗得大家乐呵呵的。水静听完,觉得陈老总真是太有魅力了,心里头不由得琢磨着,啥时候能跟陈老总见个面,好好聊聊就好了。
真没想到,水静盼望能认识陈老总这事儿,竟然一晃眼就过去了13年才实现。
1958年那会儿,杨尚奎和水静已经是两口子了。平日里他们聊天时,水静经常跟杨尚奎提起陈老总,夫妻俩都特别敬仰陈老总。
阳光明媚的一天,陈老总跟张茜一块儿到南昌来考察了。对杨尚奎和水静来说,南昌就像是他们的第二个家,所以他们肯定得好好表现下,热情款待陈老总一番。
后来,杨尚奎给陈老总安排了滨江招待所的房间。然后,水静和杨尚奎一起开车到那儿,探望陈老总和他夫人张茜。
两对夫妻碰头后,聊得特别投机,杨尚奎笑眯眯地对陈老总说:
陈老总,您难得来江西一趟,就多留几天嘛,这样省委也好有机会跟您详细说说工作进展。
陈老总乐呵呵地对杨尚奎说:
没办法了,这次报告是听不成了。我只是顺便经过这里,明天一早吃过饭就得赶去上海,忙得团团转啊。
水静心里挺想留住陈老总和张茜再多聊聊,但一瞅见他们俩脸上那明显的疲倦样儿,水静就只好赶紧催着陈老总夫妇去休息了。
这次不行就算了,还有以后嘛。等下次机会,杨尚奎和水静会再次好好尽地主之宜,陪着陈老总夫妇在南昌好好转一转。
之后,杨尚奎和水静跟陈老总夫妇说了再见,然后就开车回自个儿家了。
回到家没多久,电话突然响了,水静赶紧接起来一听,原来是陈老总那边的警卫处长打过来的。
电话里,保安头儿对水静说:
陈老让我转告您,明天一早,8点前,去滨江那边吃个早饭。
陈总要亲自请我吃饭吗?
水静心里犯嘀咕,请客吃饭不都是中午或晚上嘛,咋还有人请吃早饭的呢?是不是有啥特别的事儿啊?
瞧着老婆一脸的不解,杨尚奎心里也是嘀咕个不停,水静也跟着问老公:
“为啥陈老总大清早要请我吃饭呢?”
尽管不清楚为啥,杨尚奎还是赶紧宽慰老婆说:
你去一趟,亲身体验一下就知道了。
第二天早上,天刚蒙蒙亮。
警卫处长发了通知,水静很守时,早早就到了滨江招待所,八点钟还没到她就到了。陈老总住在老楼的东边,水静没等多久,陈老总就下楼来了。
水静一到,陈老总立马热情地迎上去,跟她握手问好。
聊了几句闲天后,陈老总就跟水静说了为啥特地选早上请她吃饭的事儿:
他想请贺子珍一起吃顿早饭,还打算叫上水静一起来。
说起来,贺子珍同志这段时间正好在南昌休息呢。陈老总琢磨着,要不请贺子珍同志一起吃顿早饭吧。不过光请她一个人,似乎有点冷清,于是陈老总又想到了水静同志,打算让水静也来作陪。这样女同志多一些,大家聊天也能更投缘,氛围更热闹些。
另一个缘由是,陈老总忙得不可开交,中午和晚上根本腾不出空来,所以只能在早上请大家吃个便饭。
水静当然是很乐意的。
别看这只是件小事,其实水静心里头对贺子珍大姐那是满满的尊敬和佩服。贺子珍啊,那可是井冈山时期的老资格革命战士了,上过前线打过仗,在水静眼里,她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英雄。
聊着聊着,贺子珍就到了。
陈老总赶紧让手下的人拿来了些早点,都是南昌地道的早餐。这些早餐虽说不上多华丽,但让大家一看就食欲大增。陈老总笑眯眯地跟贺子珍握了握手,还问了问她最近过得咋样。水静呢,也上前去跟贺子珍大姐热情地握了握手,打了声招呼。
贺子珍笑着回应说,最近过得挺好,方志纯和朱旦华两口子一直陪着她,对她特别关照和照顾。
陈总笑着,轻轻地点了下头。
贺子珍这人特别会处事,她瞧见水静也在场,就顺势表扬了杨尚奎和水静给她的那些帮忙:
尚奎同志还有省委那边,对我真的是特别关照,考虑得非常全面。
水静一听贺子珍这么说,立马笑着给大姐回了个眼神。
贺子珍讲的是真心话,在江西那会儿,像方志纯、杨尚奎这些江西省委的大领导们,都对她特别关照。待遇也给提高了不少,每个月都能吃上肉,粮食也管够。
贺子珍心里头真是打心底里感激大家伙儿。
在随便聊天时,水静从陈老总和贺子珍大姐的对话里,听到了不少关于他们俩交往的事情……
这事儿得追溯到1949年。那时候,一切才刚刚开始。咱们说的这个故事,就得从那个年代讲起。那时候的人们,心思单纯,日子也简单,但发生的事情,却影响深远。就像一颗种子,在那个时候被悄悄种下,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,慢慢发芽,长大。故事里的点点滴滴,都是那时候的真实写照,让人感叹不已。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,但每当提起1949年,人们总会想起那段特别的时光,还有那些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。
1949年那会儿,贺子珍就只剩下妹妹贺怡陪在身边了,她的女儿娇娇呢,早去中南海和爸爸住一块儿了。
贺子珍心里一直挂着女儿,就想去北京瞧瞧她。可巧的是,在半道上,她碰见了正要去江西上任的方志纯一家子。
方志纯在苏联那会儿,是贺子珍的老上级,两人关系铁得很,方志纯对贺子珍也是格外关照。后来一合计,贺子珍和贺怡就打算改道,跟着方志纯一家子一块儿回江西去。
火车上,贺子珍一瞅见朱旦华抱着的小家伙,心里头那个乐啊,根本藏不住。这小宝贝是方志纯和朱旦华的结晶,名叫方荣兴。贺子珍对孩子那叫一个亲,一路上跟小家伙聊得热火朝天,笑声不断。旁边的人瞧见了,也都跟着乐呵起来,气氛好得很。
朱旦华对贺子珍的具体情况不太清楚,但她心里明白贺子珍是谁。
贺怡性格开朗,爱聊天,很快就和姐姐、方志纯还有朱旦华打开了话匣子。她先向方志纯表达了感谢,谢谢他在苏联时对姐姐的关照,然后又转头跟朱旦华说清楚了这事儿。
其实大家都清楚,我姐叫贺子珍。但还有个名字,大家可能都不知道,她叫桂圆。为啥叫桂圆呢?因为她是桂花开那会儿生的,而我呢,就叫银圆。
贺怡讲话特别逗乐,没一会儿功夫,大家就不觉得生分了。朱旦华也很快跟贺子珍和贺怡这对姐妹拉近了距离,两家子人很快就变得亲近起来。
那会儿,大家从天津动身,因为没火车直达南昌,所以只能先坐火车奔上海,接着再从上海想办法去南昌。
没多久,列车就开到了上海。
到了上海,那时候已经是6月份了。
贺子珍和贺怡两姐妹,还有方志纯一家,真的是运气不错,赶上了上海的好时候。
这是咋回事儿呢?
因此,贺子珍、贺怡还有方志纯一家子到了上海,基本上算是稳妥了,没啥好担心的。
方志纯心里乐开了花,琢磨着去见见陈毅叙叙旧。等方志纯一到,陈毅乐呵呵地就给了方志纯两拳,方志纯也顺势逗趣回应:“你这欢迎方式挺特别啊!”
你别老是欺负别人。
方志纯说话挺逗,把陈老总逗得开怀大笑。
说白了,方志纯还是得聊聊正事。他今天来,不光是跟陈老总拉拉家常,主要还是为了跟陈老总说一声:
贺子珍和贺怡两姐妹到上海来了。
陈老总一听这消息,整个人都愣了,没想到会是她们两姐妹!他立马就说,得请大家伙吃个饭,庆祝一下,时间就定在明天晚上,地点是上海国际大厦。
方志纯咧嘴一笑,然后代表贺子珍和贺怡两姐妹,向陈老总表达了谢意。
第二天夜里,天气真是棒极了,太阳刚把晚霞洒到上海,整个城市就被照得金灿灿的。陈老总和张茜也在那座24层的国际大厦里摆了宴席,那楼在当时可是上海的天花板级别高。
方志纯一家子,还有贺子珍和贺怡,都准时到了国际大厦。陈老总一瞅见贺子珍,立马笑着迎上去,跟她握了握手。贺子珍也挺高兴,直接就叫陈毅的名字,显得格外亲近。
“小陈啊。”
小陈和贺姐,这是在打仗那会儿,大家对陈将军和贺子珍的别称。说实话,陈将军其实比贺子珍年长不少,但大伙儿这么叫,既体现了战友间的深厚情谊,也让人回想起那段日子的温馨记忆。
晚饭还没上桌呢,陈老总就带着贺子珍他们一行人上了楼顶,从上头把整个上海的风光都看了个遍。
贺子珍心里头美滋滋的,望着眼前上海这一栋栋高楼大厦,不由自主地夸了起来。跟苏联比起来,现在的上海可能还差点儿,但这可是咱自家的地盘儿,想想都让人心里头得意得很。
陈老总瞧出了贺大姐的心意,他乐呵呵地说,上海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美的!
晚饭都备好了,有人过来喊大家开饭了。接着,陈老总和张茜这两个主人,很热情地请贺子珍、贺怡,还有方志纯一家子来餐桌前坐下吃饭。
陈老总挨着方志纯坐着,方志纯旁边是朱旦华,而张茜呢,她旁边紧挨着的是贺子珍和贺怡两姐妹。
坐下后,陈老总主动拿起杯子,说要请大家伙儿喝两杯。他那逗趣的样子,让大家都忍不住开怀大笑起来。
贺子珍平时不咋爱说话,但干起事来还是当年那个勇敢的女战士样儿。她猛地站起来,大气地说:
陪到底了。
张茜赶紧拉住贺子珍大姐,然后又拦住自己老公,打趣地说,大姐在苏联待了好些年,酒量可大了,你们可得小心,别喝不过她。
陈老总一听老婆这么说,就也装起可怜来,开口讲道:
娶了媳妇后,司令的权力就得分一半出去了。
一听陈老总说起玩笑话,屋里的人都乐开了花儿。陈老总啊,打小就是个风趣的人,现在这把年纪了,还是那么爱逗乐子。
张茜笑着,脸上泛起红晕,假装瞪了丈夫一下。
吃饭那会儿,陈老总乐呵呵地夹了块肥嘟嘟的肉,然后转过头跟方志纯聊起往事。他说啊,想当年在那三年的游击战里,压根儿就不敢奢望能吃上肉。一想到肉啊,心里头那个馋,可偏偏吃不上,真是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,难受得要命。
方志纯表示了赞同,轻轻地点了点头。
陈老总接着讲,后来咱们从赣南跑到山东打仗那会儿,也是一口肉都吃不上,只能就着大葱吃煎饼。那时候,战士们还琢磨出个顺口溜来呢。
接着,陈老总抄起筷子,装模作样地当成大葱,一边讲一边比划,讲得那叫一个生动有趣:
冲锋冲锋,冲向山东,玉米面饼配青葱。
说实话,绕口令本身并不搞笑,但陈老总说绕口令的方式真的很有意思。他边说边演,手上的动作变个不停,看起来特别逗趣,把大家都逗得前仰后合,笑声不断。
贺子珍笑得满脸通红,乐呵呵地对张茜说:
小陈现在说话还是跟年轻时一样,特别逗乐,能让人笑个不停。
张茜跟着笑了起来,看着丈夫那样,心里既觉得无奈又觉得好笑。
随后,陈毅接着跟大家聊起:
以前有个战友跟我一起打仗,他衣服弄脏了,不知听谁说的,说汽油能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。于是这战友就试着用汽油搓洗衣服,结果还真就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了。
后来,我跟那个战友一块儿打败了敌人进了城。胜利那一刻,我俩都馋烟了。他赶紧划火柴,结果烟没点着,衣服倒是烧起来了。看来衣服上的汽油没整干净,差点儿把自己给烤了。
陈总又讲了个趣事,让大伙儿再次笑个不停。
这顿饭吃得真开心,时间一晃眼就过去了两个多钟头。
吃完饭,陈老总很热情地问贺子珍,想不想在上海住下。贺子珍心里挺乐意的,但妹妹贺怡接到任务,得去江西吉安工作。所以,她打算陪妹妹一起去江西,就不留在上海了。
陈老总听了这话,心里头也觉得有点惋惜,不过他很快就热乎乎地说开了,欢迎贺子珍大姐啥时候想来上海住都行,上海这儿随时给她留着地方呢。
贺子珍心里明白陈老总是一片真心,于是又好好地向陈老总表达了谢意。
后来的几年里,贺子珍在江西和上海两地频繁往来居住,陈老总给予了她不少关照,他们之间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情……
这个故事让水静特别感动。陈老总一直以来都是那么热心肠,爱帮助别人。水静从心底里特别佩服陈老总。
趁着大家聊起往事正开心,水静又一次打算劝陈老总多在南昌呆一阵子。
然后,水静开口讲道:
好多年了,那么多事儿,一个早上哪讲得完呀?您就再多待两天好不好?
水静说完后,贺子珍特别认可,连忙点头,表示她也很赞成水静的意见。
陈老总脸上闪过一丝遗憾,心里头挺想再多呆会儿的,可无奈下午得赶回上海参会,时间真是太赶了。
陈老总这么一说,水静就找不到再留客人的借口了。
虽然现在已是和平时期,不用到处打仗了,但陈老总还是在以另一种方式“四处奔波”。他工作特别忙,很少有时间留给自己。
杨尚奎和水静两口子,心里头真盼着陈老总能够歇歇脚,多顾顾自己的身子骨。
现在,时间回到了1972年1月6日,陈老总已经去世,他彻底离开了我们。这事儿让杨尚奎和水静心里头特别难过。
尽管人已经离去,可那份感情还在,我相信两家人之间的情谊,能够长久保持下去……
由于平台规则,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(点赞、评论、转发),才会被认定为铁粉。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,可以点个【】,成为铁粉后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。
#百家说史迎新春#
